偏鄉手札10 ~ 太和國小:即使只剩 9 名學生,教育的火苗也不能熄滅
偏鄉手札10 ~ 太和國小:即使只剩 9 名學生,教育的火苗也不能熄滅

就在昨天9/19日,我們拜訪了嘉義縣梅山鄉太和國小,這是一所極為偏遠的鄉村小學。如今,全校僅剩下 9 位學生,其中兩個年級甚至沒有任何學生。要知道,這間已有 78 年歷史的學校,在最鼎盛的時候曾經有將近 200 名學生,如今卻只剩不到 5%。這不僅是一個冰冷的數字,更是台灣社會城鄉變遷最真實的縮影。

事實上,國家對偏鄉教育的投入相當龐大。無論學校規模大小,人員編制、硬體維修等經費加總起來都是不小的支出。曾有校長提到,若將每年的費用平均到每位學生,可能超過百萬元。最初我也曾想過,若能將這筆經費集中,或許能讓僅存的幾名學生,擁有媲美英國寄宿學校般的優質學習環境。

但當我深入了解這片土地、社區與人的關係後,我不再這麼想。小學不僅是教育機構,更是社區最基礎、最關鍵的單位,是觀察地方發展與社會變遷的溫度計。一所只剩 9 名學生的小學,折射出的是人口外移、社區逐漸凋零的現實。如果連這最後的教育單位都裁撤掉,那麼社區勢必加速崩解,因為連最基本的教育資源都不存在,居民就更沒有留下的理由。

偏鄉人口流失,並非台灣獨有,世界各地皆如此。人們不斷往城市集中,是不可逆的趨勢。但人、社區與土地之間的連結該如何維繫?教育該扮演什麼角色?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持續深思的課題。

 



 

 (仁和國小太和分校目前有五名小學生、四名幼兒園生,全校學生都在這張照片裡。)